首页 > 看法 > 【问诊创业】百度告别一线

【问诊创业】百度告别一线

导语:没有成熟产品就做发布,这样的宣传方式基本上已经告别一线科技巨头了。

最近,百度新财报出来,百度传统业务开始恢复增长,“All in AI”的战略终于提前赶上了风口。李彦宏又出来说话,一副危机解除的大好形势。

但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却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无论是几年前全力以赴做外卖,还是后来押注无人驾驶汽车,还是现在的“All in AI”,都感觉很……比如,当李彦宏在五环开着无人车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像贾跃亭当年开概念车上发布会:酷炫、美好、然而又都是PPT级的内容?

这些发布的内容,没有一个达到应用级,都是虚的,都是PPT。外卖算是当年吆喝的大阵仗,但是押注外卖时,也并非是成熟的产品。

如我们所知,一线的科技巨头都在吆喝产品、不玩虚的。无论马化腾还是马云,无论刘强东还是丁磊,他们都不会为还没有正式发布的产品站台。像苹果这样的企业,甚至在产品发布前千方百计的捂着摁着,生怕走漏了消息。

没有成熟产品就做发布,这样的宣传方式基本上已经告别一线科技巨头了。百度最近几年的做法说明,百度已经有心无力,开始用公关和炒作概念,勉力维持“一线品牌”而已。

1、追逐“造概念”会成瘾

当年微软的鲍尔默也不断的输出概念,微软迅速的衰退;等到新CEO上任后,经过几年调整,微软终于回到了正轨上,不再玩各种时髦概念,微软的前景也就更加可以预测了。

追逐概念是一种瘾。

就是那种“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落后了,但是等我们全新的概念落地后,我们就可以彻底征服我们的对手”的幻想。

实际上,因为缺少目标导向,大多数概念追逐无法变为任何产品。微软砍掉手机业务就是如此。百度现在虽然看起来很棒,但在把概念变成产品方面,还需要时日。

沦为PPT公司,并非百度的本意,而是百度不甘心掉队,所以希望在声量上加大力度,把未来提前巨头,以维持声誉不坠。但是这样的事情做了几次之后,就慢慢的从产品变成了PPT,从公司的愿景变成了梳理行业的未来。这种事,对于搞投资的孙正义来说,无比正确;但是放在实体经济体的话,就显得有些扎眼。

我能想象马云在说人工智能“So TM What”的时候,并非反对AI这件事,而是反对大家没有做事,先铺张希望能抢占舆论高地这件事。马云是制造舆论的高手,他也在为自己的“五新理论”造势,但是他从来不为概念化的未来去站台。

没有产品就出来为PPT站台,这更像贾跃亭们应该做的事,用完美无暇的PPT构想一个美好图景,说“这就是我们做的”。说一些现在还不存在,将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存在的概念,能为百度买回来多少时间呢?

2、没有产品,概念如何落地?

危机的种子5年前就埋下了。

当时李彦宏说出“旧瓶装新酒”的时候,这5年的基调就已经定下来了。我常常在想,当一个创始人面对科技变革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当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不能带来现金的收益?就是换了个载体?还是根本就没想过,就像很多记者评判一件事一样,看了一眼就草草定论?

如果当时是这样的,那么李彦宏现在是否真的想清楚了未来应该是怎样的?百度新产品应该是什么,又该怎么赚钱呢?

在我的初步判断来看,AI本身不会赚钱,其支持的产品才会。所以现在都是有大产品的科技巨头在加大AI投入,核心就是用AI武装自己的产品。AI本身的技术也有生命力,但是这些技术更多也是驱动其他产品的。不可能单独存在的。

所以大家在押注AI的时候,虽然动机不同,但目的都很清楚。因为AI作为一种趋势,本身并无盈利模式,而且也无法独立存活。确实有一些小创业团队,苦心钻研某种AI技术,但最后要么服务于大企业,要么销售给大企业。这个模式对于大企业(如百度)是不适用的。

百度成立了全新的业务板块,人工智能听起来很洋气,也很高大上,百度应该也是第一家如此勇敢,把AI置于产品之上的公司。这个AI似乎要在各个领域和世界的AI叫板。

只不过什么呢?

只不过,我们不知道百度的AI产品路线图——这里的产品,是指能成为百度主营业务有核心收入的真正可销售的产品(无论To B还是To C),百度目前展示的图卷,似乎都无法在短期内出现盈利。

例如:看起来百度应该不会自己做汽车?那么,无人驾驶汽车就不是自己的,但是大汽车厂商应该都会自己做无人驾驶,就算百度搞定了合作方,无人驾驶这件事要落地至少20年,除了技术本身,还有立法、伦理、所有的细节。

无人驾驶上路,以目前的条件是不可能的。对于汽车厂商来讲,这部分投资是优化改善汽车,对于百度来讲,做了一个20年不会上路,20年后汽车厂商希望自己能做的事,价值在哪里呢?

另外,即便百度真的输出了无人驾驶技术,那么它也将会承担无人驾驶带来问题的所有后果。没有赚取汽车销售收入,但承担最大责任,这件事是不是根本就不划算?

人工智能也是如此。人工智能本身不能赚钱,必须要依靠硬件产品或者软件产品来变现。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产品作为载体,人工智能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人工智能只不过是产品优化的手段,过于强调手段会忽略了目的,变成PPT公司。

3、曾经太“现实”,现在太“激进”

没有产品,怎么赚钱呢?比如围棋技术,腾讯有游戏,谷歌有安卓,这些技术都可以在上面赚钱。但是百度现在押注了最先进的技术,但是不知道这些将来做什么。哦对了,百度好像要做人工智能的商店或者平台,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这个平台又是什么呢?可以成为支撑百度的重量级产品吗?

就现在激进的百度而言,原来To C转向为To B,原有的商业化体系与现在的没能融合,这种激进和过去的务实相比,可能都不是好事情。

过去的百度,一切盯着钱钱钱。为了钱,可以不要未来;为了钱,可以不顾道德赚庸医敢收黄赌毒的钱。当时谷歌推出地图、浏览器、邮箱、视频、操作系统等等等等,都因为百度看不到如何赚钱,就弃之不理。当时的百度,只想着如何变现。

曹政在某篇公众号里说,在莆田系占据百度搜索收入半壁江山之前,赌博等各种隐晦的广告曾给百度贡献了主要来源。第三方发布平台没有承担起责任,相反,还不断的想办法逃避监管责任。

为什么我敢这么说?因为以李彦宏的智商、百度的技术实力和团队执行力,我毫不怀疑,百度非常清楚如何建立品控,把所有不合要求的违禁广告或者草菅人命的关键词都剔除出去。但是结果就是各种坑害“魏则西们”的误导的小广告把用户引向一个一个的深渊。

考虑到百度的竞价排名误导可以伤害人的生命,而且百度即便加强品控仍旧可以赚钱,这个赚钱的行为就更为恶劣。(实际上,如果做好品控,百度可以更大范围的赚钱)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过去百度持续的不作为,到今天,突然来了一个大爆发,也吓人家一跳。

如此激进的跳进“人工智能”的坑里,却没有产品作为支撑。持续投入多久,会让李狼主感觉到肉痛而叫停呢?

4、曾经被叫停的产品,也曾承载了百度的梦

从去年开始,百度一直在寻求出售包括外卖在内的O2O业务。

当年李狼主宣布投资200亿元,押注外卖(我想知道有没有落地这么多钱),但实际上这个行业根本就不存在特别大的价值。我不知道百度怎么决定是否进入一个行业,但进入一个和过去明显不搭,缺乏协同效应的领域,显然不是思考透彻的举措。

如果这样莽撞出现在一个创业者身上,我觉得很好理解,但是巨头匆忙做出大决定,而且很多时候不顾一切,总会让人担心未来的前景。——毕竟曾经百度那些重金押注的项目,也曾经承载了百度的一线巨头梦啊!

现在爱奇艺也好、O2O外卖也好、应用市场也好、以及林林总总各种大事小情也好,都不再往日闪亮。而概念之上的人工智能,就如同早期的电商和中期的O2O,在浪头闪闪发亮,闪闪发亮。

但是,在我看来,虽然百度的市值还在增加,但是缺乏明确线路图的百度仍然是迷茫的,一方面他们依靠着百度全家桶继续赚钱,另一方面他们又指望人工智能的发展能找出一条路(而非实现明确的路)。李彦宏说,百度的新使命是: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但是“更简单”的前提应该是有更好的产品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百度仍然赚钱,百度仍然市值高企但百度已经不在一线了。虽然它也在做无人价值人工智能但是就好比那些身家几十亿上百亿的煤老板不在我们的关注之列一样。它告别一线,只是因为它不再重要了,它也不在科技的最前沿了。就像那些赚了大钱的房地产公司一样,你继续赚钱,但我们不在乎了。

百度,正在沦为二线的暴发户。

由于搜索领域没有竞争对手,我们有事还会问度娘,但是90后00后并不会为它贡献什么,你想着法要赚每一个不得不来的人的钱,每个来的人也是达到目的就走,两不相欠。

现实主义者的现实,当然也只能得到每个人现实的回馈。

百度用技术把“全家桶”塞到每个人的手(机)里。但是那又怎样呢?当用户没有尊敬产品的时候,这个企业就已经和大家无关了。就好比锤子钉子煤气灶水龙头,OK你是重要的,我们生活里也需要,但是这些和企业没有关系。你的存在感刷得越多,你的价值越低。

本文首发创头条(Ctoutiao.com),作者:赵博思,转载请标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创头条欢迎创投达人来稿,投稿邮箱:tougao@ctoutiao.com

点赞0
收藏11
赵博思
赵博思
用户评论
游客
发布
©2021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京ICP备15013664号-1
登录 注册
登录
完成注册

快捷登录

请激活账号

为了能正常使用网站的评论、编辑功能及以后陆续为用户提供的其他产品,请激活账号。

您的注册邮箱: 修改

重新发送激活邮件 进入我的邮箱

如果您没有收到激活邮件,请注意检查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