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法 > 政策严管下的私厨共享经济,在国内能成规模运营吗?

政策严管下的私厨共享经济,在国内能成规模运营吗?

导语:​7月1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正式将网络食品交易平台纳入监管范畴,并出台了具体的监管细则,要求平台建立登记审查等制度、进行经营许可证等,具体办法将在10月1日正式实施。

7月1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正式将网络食品交易平台纳入监管范畴,并出台了具体的监管细则,要求平台建立登记审查等制度、进行经营许可证等,具体办法将在10月1日正式实施。

跟国内大多互联网项目一样,私厨平台是随着国外模式的火爆而兴起的。项目EatWith在2014年拿下的800万美金A轮,随之在国内出现了我有饭、美食实验室、回家吃饭等打着私厨口号的项目。经过了接近2年时间的市场验证,去年10月雷军连投三次的烧饭饭宣布项目关闭,蹭饭App在去年11月、我有饭App在今年6月已经停止更新,妈妈的菜App在苹果商店下架,e袋洗暂停运营旗下的小e管饭。

北京市食药监局餐饮服务监管处处长刘国斌日前明确表示,“‘自家厨房送餐’性质的无证餐饮是不合法的,我们从来没有对一家’自家厨房送餐’性质的个人发放过餐饮服务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北京市食药监局已明确指出,回家吃饭、丫米厨房、吃几顿等私厨模式涉嫌违规。

以上种种指出,曾经在互联网圈风靡一时的私厨共享经济似乎到了前所未有的预冷期,创业者们不仅要面对来自市场和企业内部的压力,监管政策的出台将一直在打擦边球的问题又重新提现到台面上。创业者们面临着新一轮的审核,并被要求给予出最佳方案和决策。

模式的弊病

互联网服务落地即内容、社交、交易三角度平衡的产物,私厨共享经济在我国大约分为四类模式:

1.陌生人社交属性的到店饭局。按照此类社交导向性运营的有EatWithChina、美食实验室、伙力。该模式在国内面临的是饭局的低频属性,国内没有较大的居住和就餐环境来供给规模化用餐、party氛围的长期缺失,以及凑客不满无法开局的问题。

伙力作为高铁管家和航班管家旅行服务的一款服务应用,定位偏高端,似乎并不打算停留在附属产品的位置,尝试名人饭局打造类似“巴菲特晚宴”的效果。而EatWithChina的用户定位更为偏年轻化,客单价更低。

其实EatWith早在2015年初就传出将要于2016年进军中国的消息,然而已经过了年中也没见动静。在水深的餐饮领域,本地团队的优势必然要更为强势一些,并且EatWith最大的市场是以色列和西班牙,客单价维持在30到50美金,在这个原先线下不太存在的一个场景上,对于大范围内仍追求性价比的中国人而言,所谓美食界airbnb的做成高粘性、高频似是是伪命题。

2.核心价值在于“吃”的私厨外卖。其中被媒体炒得比较热的是我有饭、回家吃饭等项目。现在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经营活动的税收问题,二是基础的私厨环境食品的卫生审核,以及厨师自身资质的合格问题。回家吃饭在审核门槛上是只要有身份证和健康证即可线上开店。

3.私人厨师上门的家政服务。

4.美食寄售的电商服务。 

餐饮品牌资本遇冷

什么样的餐饮项目在2016年更受资本青睐?2016年上半年拿到融资的互联网餐饮项目寥寥可数,根据IT桔子收录及百度相关资料有如下整理:

图1.png

   图1

在IT桔子收录的20个融资项目中,有13个是自营的餐饮连锁品牌,包括烤肉饭、煎饼、烧饼、黄焖鸡米饭、沙拉等轻小食以及咖啡,非自营的外卖平台2个:百度外卖和饿了么,纯社交平台1个,生鲜电商1个,第三方技术开发商1个,而私厨共享平台占到2个。

过去两年融到A轮的主打私厨的项目有Fancy饭事 、吖咪厨房派对、Yota美食悦她餐饮,融到B轮有好厨师。根据数据可以看到,今年的自营餐饮品牌最为资本所看好,而走私厨共享模式的准食到和吃几顿拿到了天使融资。

以吃几顿为例,团队在运营私厨外卖的路径上针对质量不可控、数量不稳定的弊病选择了团餐模式:团餐预定+鼓励全职私厨+自建线下仓储统一食材供应+私厨直播+保险赔付+合作大品牌,这些还未落地的条件都听起来“吃的更安全”了,但是面对政策指出的“无证”还是没法儿解决,或许在这批尚且存活下来的私厨平台里,会出现下一个滴滴? 

分享经济的未来

2016年3月3日腾讯研究院推出了《中国分享经济风潮全景解读报告》,张笑容老师曾在虎嗅发文,对其中的知识要点提出梳理,其中的几个点是:

 图2.png

图2

中国现有经济处在资源共享的第一层级,而私厨在最先兴起的概念里边,就携带了非标准化+情感化+制作非规模化的基因,相对的高成本使私厨更适合独立小众化的运营方式,这样在面对监管政策出台的时候整个世界似乎都会显得宽容的多。而不面向中低端用户的线下餐饮社交,又难以逃出低频的魔障。

将私厨说法做延伸,做私厨外卖的一批,按照回家吃饭等项目的现有发展状态来看,褪去“私厨”的情怀外衣,和饿了么、美团外卖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加上目前政策监管趋严,选择合并、被收购或者依托于大平台的物流和管理进行普通外卖之外的增值服务可能会是发展方向。

关于EatWith的国内拷贝版EatWithChina,在某个夜晚的民族饭店我和创始人林深有如下对话:

Q:EatWith总部在以色列,你曾留学沙特,在网上看到EatWith的媒体报道里边儿有你的照片,EatWithChina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A:没有关系。

Q:聊聊2015年到2016年初和你们类似的大量项目的死亡原因?

A:他们死了是他们做的不好,我们是全中国第一个做的,并在按我们的方式不断地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知名度越来越高,不然像民族饭店这样的怎么能跟我们合作?

各种各样的原因做不起来,不是每家我都知道,我至少了解比别人多一些的都是做了App的。团队人数比较多30来人,素质还不错都是一些名校毕业。天使投资拿的钱不够,花在两方面,一是App运营,二是人员工资。我们不死是因为不靠着投资,我们有自己的盈利。

也有的是模式错误,天使轮就是过千万的投资,但由于花在了很多线下场地的租用和置办上,通过他们研究的转型,想要开很多的实体店,开的过多但是用户消费没有跟上,钱在一年内烧完了就也做不下去了。

或者说主攻的战场不是北京而是别的城市。

Q:上海杭州不能是主营之地?

A:北京更国际化,什么人都有。北京有所谓的局气和更包容的心态。上海可选择饮食的太多了,而且有小圈子。杭州用户可能并不是那么相信你这样一种服务模式,诶你是杭州人吗?

Q:不是,只是呆的比较久。

A:你知不知道杭州很多人连北京都没来过?

Q:……会做App吗?

A:会。时间点还没有到,至少微信用户100万吧。现在员工3个人,微信关注用户60多万,一场活动在24小时之内能够报满。

Q:活动报不满的情况怎么处理?

A:报不满也是10个来了9个,跟10个没什么区别,该开办开办。

Q:3个人的团队,什么时候准备扩充团队?

A:有些公司就是喜欢自己做的啊。我们现在是自己挣钱,如果融到下一轮资金我们会考虑招人。

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本文作者覃晃晃,联系邮箱:ganhuo@startup-partner.com

点赞0
收藏5
覃晃晃
覃晃晃
用户评论
游客
发布
©2021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京ICP备15013664号-1
登录 注册
登录
完成注册

快捷登录

请激活账号

为了能正常使用网站的评论、编辑功能及以后陆续为用户提供的其他产品,请激活账号。

您的注册邮箱: 修改

重新发送激活邮件 进入我的邮箱

如果您没有收到激活邮件,请注意检查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