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发布“2023医工交叉创新战略前沿技术十大趋势”!《第四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论坛》圆满落幕

发布“2023医工交叉创新战略前沿技术十大趋势”!《第四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论坛》圆满落幕

导语:3月18日,在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同安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北航天汇孵化器联合中关村智友研究院、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中心、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 《第四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论坛》圆满落幕。 ...

1.png

3月18日,在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同安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北航天汇孵化器联合中关村智友研究院、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中心、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论坛》圆满落幕。

2.png

本次论坛作为厦门市科技创新大会的首场配套活动,旨在借助“医工谷”这一医工交叉创新平台,携手厦门千亿规模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共同打造医疗产业创新服务新型合作平台,为我国医疗产业变革添砖加瓦。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孔曙光出席了此次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3.png

孔曙光局长表示,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来探索出厦门医工交叉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推动临床问题和产业需求的切实结合,同时也为北京、厦门医工交叉领域创新创业生态的相互交流搭建一个创新平台。与此同时,来自北京、厦门、上海等地高校院所、重点医院及科研机构的的20多位医工交叉领域知名专家齐聚厦门科学城,共同围绕医工交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及创新创业等话题展开讨论,为医工交叉领域创新创业出言献策。

参会嘉宾

会议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航)主任樊瑜波,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组织委员会主席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院办主任、创新转化中心主任姜雪,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理事长、北航天汇孵化器董事长李军出席此次会议。

4.png

此次参会的其他行业专家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系主任李岩,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雅瑞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瑞君,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刘刚,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方宁,华侨大学制药工程研究所所长、厦门市科技局党组成员(挂职)刘源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罗森博特创始人王豫,以及北京纳通科技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董骧等。

到场的其他医院专家包括: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海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兼创伤骨科主任许硕贵,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院长龚启勇,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执行院长何伟玲,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黄海望,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学勤,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黄秀敏,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科行政副主任,福州眼科医院副院长董诺,厦门海峡医疗美容整形外科院长刘歆,以及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研究员王乐韵等。

作为医工交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杰出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罗森博特创始人王豫主持了此次论坛。

2023医工交叉十大科技创新热点方向

本届论坛,由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中心、中关村智友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3医工交叉十大科技创新热点方向”。报告得到了王豫老师、樊瑜波院长、王田苗教授、姜雪主任及专家们的支持,并由王田苗代表论坛和组委会,现场发布了该报告,并从医工交叉行业背景、健康与医疗器械发展态势及我国目前医工交叉资源等方向,对新时期医工交叉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解读。

5.png(组织委员会主席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

该报告简要内容如下:

01 医工交叉助力病毒检测与疫苗研发

医工交叉后疫情时代继续发力,高通量病毒检测的基因芯片,光子、微电子等病毒快速检测新方法和新技术,肺和结肠类器官芯片研发用于疫苗和候选药物筛选,以及泛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方面正在取得新的进展。

· 病毒检测中的基因芯片

· 病毒快速检测

· 类器官芯片助力病毒药品研发

· 泛冠状病毒疫苗

02 自主操作手术机器人与微纳靶向诊疗机器人

自主操作手术机器人在软组织与硬组织手术中均取得突破,手术机器人正逐步从智能定位与操作工具向智能助手方向快速演变发展;微纳靶向诊疗机器人通过体内操控,为未来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软组织手术机器人自主操作

· 硬组织手术机器人自主操作

· 微纳靶向诊疗机器人 

03 医工创新加速合成生物学发展

生物医学工程的大量技术突破,推动合成生物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基因编辑、体外合成、医药健康以及农畜牧种子、食品工业等领域应用成果凸显,能够突破原有生物系统的限制,创造出更加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型生物系统。

· 基因编辑技术的迭代升级,极大提高了人工生物改造的能力

· 新型载体结构的构建,为研发与工程领域提供优质的“细胞工厂”

04 人工器官

医工交叉在材料、结构、控制和生肌电信号处理技术方面的进步,推动可穿戴纺织外肌、人工心脏、人工眼等人工器官研发取得突破,有望模拟被替代器官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最重要功能,从而达到暂时或永久性地恢复身体某些器官主要功能。

· 可穿戴纺织外肌

· 人工心脏辅助装置

· 人工眼 

05 脑机接口

结合神经科学、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的知识,对来自神经元的信息进行转换,并将其传送给外部机器进行控制。多项研究正在进入人体实验阶段,用以提升脑中风瘫痪残疾患者的生活质量。

· 脑电信号编码实现文字交流

· 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首次临床试验

06 ChatGPT与数字疗法

ChatGPT等AI技术深度融入疾病诊疗与咨询,助力医生制定更精准的诊疗方案。数字疗法基于AI、虚拟现实等技术,通过数字化方法实现疾病的预防、干预、治疗和控制,形成一类创新医疗产品和服务。

· ChatGPT辅助诊断

· 视觉数字疗法 

· Pear Therapeuticsre公司开发的reSET应用

· appify Connect:Happify Health公司开发的心理健康管理平台

· NightWare

07 AI、大数据辅助药物研发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靶点结构,理化性质的大数据学习,预测新的药物靶点,设计具有潜在可能的化合物,加速药物分子筛选和优化过程,缩短药物研发时间,提高研发效率。

· AlphaFold预测蛋白质结构

· 基于空间结构的化合物表征学习方法

· AI辅助研发药物加速FDA获批 

· AI辅助蛋白质结构研究 

08 柔性生物传感器

基础科学的发展推进新型柔性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在心脏实时监测与同步成像、病毒快速检测、大脑和肠道内的多种神经递质检测、脑电信号更精细的获取等方面取得突破;集成穿戴式可持续监测成为柔性传感器的研究热点,助力肿瘤检测、生理活动与健康状态监测。

· 基础科学的发展推进新型柔性传感器的设计

· 集成穿戴式可持续监测成为柔性传感器的研究热点 

09 创新医学影像

基于原子磁力计的心磁、脑磁成像技术产业化突破,实现心脏活动和脑内神经活动的实时无创探测,助力心血管冠心病及阿兹海默症的早期发现。自动超声诊断系统结合自动影像采集与人工智能算法,提供更加自动化的影像诊断服务。

· 原子磁力计心磁、脑磁图仪

· 光泵磁力计可以更早更精准检测神经退行性疾病

· 自动乳腺超声诊断系统 

10 中医药标准化、穴位机理研究

中医药标准化近期已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发正式文件,中医相关网络数据库平台正在向综合、标准、实用发展。中医穴位机理的研究在穴位敏化、治疗癌症等重大疾病都有最新突破。

· 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 中医穴位机理研究 

· 穴位刺激治疗化疗副作用、促进癌症治疗的机理研究

(完)

来源:创头条 查看原文
点赞0
收藏13
zsh
zsh
用户评论
游客
发布
©2021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京ICP备15013664号-1
登录 注册
登录
完成注册

快捷登录

请激活账号

为了能正常使用网站的评论、编辑功能及以后陆续为用户提供的其他产品,请激活账号。

您的注册邮箱: 修改

重新发送激活邮件 进入我的邮箱

如果您没有收到激活邮件,请注意检查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