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孵化器倒闭潮已经来临?

孵化器倒闭潮已经来临?

导语:孵化器大多是和早期基金捆绑在一起,通常是孵化基金旗下的项目,因此在工位价格上能得到很多的优惠,甚至是免费。

过去这段时间,孵化器和联合办公领域发生了这么些事件:

3月14日,“氪空间”宣布战略入股“纳什空间”,参与后者的B轮融资;

3月21日,美国联合办公巨头“WeWork”宣布入华,将第一家门店开设在上海;

3月25日,联合办公品牌“优客工场”与“无界空间”达成股权战略合作;

3月30日,洪泰创新空间宣布战略投资“闯先生”,后者为科技部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以上事件可以看出,去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推波助澜出的一大批新兴众创空间、孵化器还没有运营多久,就已经开始了各自的抱团、联合之路。2015年,随着大量的创业团队和大量政策性的福利出现,有种现象非常普遍,那就是创业团队三个月一跳,哪里有免费的办公孵化就去哪里。对于孵化器而言,一提价格就无法留住团队,这种现象的频繁发生对于孵化器是否能够持久经营是个很大考验。一种“孵化器倒闭潮”的舆论渐渐浮出水面。

2015年以前,全国的孵化器总数还不到1600家;而仅在2015年一年里,新增孵化器和联合办公空间就达4000多家。2015年,全国各地政府、房产商都开足了马力,进行了“大跃进”式的扩张,在全国各个城市建立大大小小的办公空间。而其中大多数分为两派:

1.孵化器派,他们大多得到了政府政策优惠,可以以几乎免费的价格给到创业者办公服务。如杭州的梦想小镇。

2.联合办公派,他们是借鉴了美国“WeWork”的思维,用共享经济的方式将传统的商业地产和创新创业服务相结合,例如SOHO3Q、方糖小镇、优客工场。

1.png

方糖小镇番禺路社区一角

目前,中国有大量的孵化器对外标榜要成为“中国的YC”、大量联合办公要做“中国的WeWork”。但他们想复制的和他们实际做的却是截然不同。这些孵化器和联合办公最主要的症结在于,两者傻傻分不清,并不能各司其职。

方糖小镇创始人万里江告诉创头条,孵化器从本质上就和联合办公不一样。具体来看:

1.孵化器大多是和早期基金捆绑在一起,通常是孵化基金旗下的项目,因此在工位价格上能得到很多的优惠,甚至是免费。但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创业项目成长,因此它的服务价值就特别重要,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空间而已;

2.有别于孵化器,联合办公是一个更简单、粗暴的商业模式。以WeWork为代表,它提倡的更多是“共享经济”和“灵活办公”的理念。在商业模式上,更加注重投资回报率,它的本质是通过经营空间来换取收益。当然,这类的联合办公也会给入驻者带来一些附加值服务,例如法务、财务、人事等等。

万里江认为,大多数孵化器和联合办公空间都面临着这样一些基础问题:

首先,孵化器大多数是以脱离投资基金的姿态出现,因为没有背后的资本支撑,它变得只是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仅仅靠吃着政府红利为生,长期以来难以收支平衡。

其次,很多标榜要做“中国的WeWork”的联合办公开始向孵化器发展,将更多的心思提供在创业指导上,但事实上他们又并非是专业的。要知道,针对创业团队做的投后管理是有较高行业门槛的。

第三,很多联合办公空间开始选择成立早期基金来对所选项目进行投资。但早期投资的门槛并不低,它不仅仅是对项目的感性认知和判断,而是需要对结合市场、股权、团队等一干隐私做详细的尽职调查。

第四,孵化器的“咖啡馆文化”。假如你去中关村的创业大街,你就会发现遍地都是咖啡馆,里面甚至还有人在那边长期办公。正是基于创业者对咖啡文化的喜爱,很多孵化器还自己引进了小型咖啡馆,并且配备了2到3名员工去运营。当然,对于创业者而言,这确实是一件有福利性质的事情,但实体咖啡馆的开设、经营与可覆盖人群来说,会显得入不敷出。

2.png

联合办公的休闲区

撇开有基金支撑的孵化器,来说说联合办公未来的发展出路,万里江认为它们还应该是回归商业价值的本身,以实现自身盈利为主要目的。拿WeWork来说,它的入驻门槛实则不低,收费也不低,因此它筛选出来的用户一定不会是那些付费意识弱、付费能力弱的人群。

联合办公之所以会出现、发展是因为当代社会的生产关系正在发生变革:

1.15世纪,世界上第一间办公室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出现,人们开始有了集中办公的需求,从而提高单位生产力;

2.20世纪初,美国的格子间文化产生,公司要求员工有标准化着装和流水线化的工作生产;

3.而到了当下,一种趋势是:大公司正在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分拆化。以联想集团为例,他们正在分拆旗下的多个业务部成立子公司;而海尔集团也在提倡着“人人都是CEO”的概念。越来越多小型、微型公司出现对如今的办公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现在办公协作软件也在不断发展与普及。

3.png

成都的方糖小镇

目前,正在有着这样一种趋势:企业老板和员工形成远程工作关系,而员工可以选择通勤成本更低的就近办公方式;另外,自由职业者的大量出现,对于灵活办公空间的需求也提出很多诉求。

万里江说,“联合办公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以地理位置为先”。优先考虑地铁沿线、市中心地段而并非乡镇、郊区;其次考虑空间的基本收回成本,合理的成本收回周期应该在3-4年之间;第三,做更有针对性的创投服务,例如针对某一个垂直行业进行帮扶,对接资源,而不仅仅是举办一场人头攒动的宣讲活动。

事实上,孵化器倒闭潮也好,联合办公倒闭潮也好,这些事件的出现并不会太可怕。一个正常运转的商业社会一定会在不同的历史周期里淘汰一些不合格的公司,或许可以将之理解为“交学费”。就中国的联合办公产业来看,相对于传统写字楼,它们的渗透率尚且不足1%,因此属于行业的极早期阶段。短时间内的行业整合,或者更严重的行业萧条不会宣判整个行业的死刑,未来市场给联合办公、孵化器们提供的天花板还远的很。

点赞0
收藏4
liutengyue110
liutengyue110
用户评论
游客
发布
©2021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京ICP备15013664号-1
登录 注册
登录
完成注册

快捷登录

请激活账号

为了能正常使用网站的评论、编辑功能及以后陆续为用户提供的其他产品,请激活账号。

您的注册邮箱: 修改

重新发送激活邮件 进入我的邮箱

如果您没有收到激活邮件,请注意检查垃圾箱。